企业风险:企业家形象风险与防治策略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16-04-25 * 浏览 : 22
     南京习尚带您认识下企业家形象风险与防治策略,企业家形象是企业形象的外在展现,是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一旦企业家出现形象危机,必将给企业带来相应的威胁和一系列不可估量的损失。
 
一、企业家形象风险的因素分析
       企业家的形象风险,可能来源于自身的言行举止,或者企业的特性,甚至是社会的环境问题等等。这些风险因素中既有企业家个人和企业的固有风险,也有来自社会运营中的衍生风险。
 
(一)企业家形象的固有风险
            企业家形象的固有风险是企业家作为企业所有者必然面对的风险因素的集合。
1.企业家从事行业的道德要求程度
        企业家除了要遵守法律底线外,不同的行业对其有着不同程度的道德要求。例如:医疗、教育等行业的企业家,社会对其的道德预期就高于其它行业。企业家与道德要求差距越大,其固有风险的兑现可能性就越大。
        企业家如果违背所在行业的道德要求,也就同时在挑战社会和消费者的道德预期,导致企业形象、品牌运营、产品销售都可能出现问题。
 
2.企业的国有化程度
        企业的国有化程度决定着消费者对于企业家要求的严格程度。国有企业享受着国家优惠待遇和政策照顾,也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消费者出于对“国字号”的信任,会对国有企业要求较为严格,期望更高。一旦企业家出现形象危机,消费者的反应会更为直接和激烈,质疑声音更大。
 
3.企业家与品牌的关联程度
        企业家与企业品牌的关联度越高,则在发生企业家形象危机时,品牌受损程度就越大,二者之间成正比关系。因此,企业家把自己的名字命名为企业商标,甚至直接将个人肖像放置于产品包装上等行为,在产品容易获得知名度的同时,实际上也是高风险的行为。
        社会和消费者在面对企业家形象危机时,易发生情绪转移和非逻辑联想;导致对企业家的负面印象易转移为对企业的负面评价;企业家纯粹个人行为的失误很可能演变为整个企业的危机。
 
4.产品与人身安全的相关程度
        企业产品与消费者的人身安全相关度越高,则企业家的形象风险越高。企业家在面临法律制裁的同时,还须承担道德和社会的多重压力。一旦产品出现威胁消费者人身安全的质量问题,消费者的维权将直指企业和企业家。
 
5.企业的员工规模
        企业的员工规模越大,员工出现极端行为的绝对数量就会越多。一方面,企业家管理的对象范围越大,各项风险兑现的可能性也就越高;员工们从众心理和小道消息等非正式组织的问题会给企业家带来更多的风险概率;另一方面,企业家遭遇形象危机时,对员工们的管理和安抚的工作量也同时加倍,企业家将面临更多的困难,风险的化解难度加剧。
 
(二)企业家形象的衍生风险
        企业家形象的衍生风险,来自于社会运营带给企业的环境风险和连带风险。而这些风险项同样会给企业和企业家带来致命危机,甚至激发企业家固有风险的共鸣,导致其内外受敌。
 
1.产品的常见程度
        企业提供的产品常见程度越高,跟每个家庭和公民的接触就越多,那么企业家的形象风险的兑现率也就相应越高。诸如食品、生活用品、交通工具、教育、医疗、服装、住房等行业。企业如果销售此类产品,那么企业家的形象风险将加剧,应对形象危机的难度也剧增。
 
2.产品易获取程度
        产品易获取程度的高低,由产品的价格、供应量、销售渠道等多方面决定,这方面也影响着消费者对企业家形象风险的态度。产品容易获取,则消费者对其危机事件的宽容程度也会相应地越高;产品难以获取,诸如价格高,获取途径少等问题,会使得消费者的挑剔程度也相应越高,对企业家的宽容度也就越低。
 
3.行业易获利程度
        企业家从事行业的易获利程度越高,社会和消费者对其的关注度和社会责任的要求也就越高。企业家的形象一旦出现危机,就容易给人产生“为富不仁”的印象,并刺激极少数极端公民的“仇富”心态,易扩大风险传播范围和危机的衍生效应。
 
4.媒体的出镜率
        企业家的媒体出镜率,例如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方面的露面度,决定着企业家被社会熟悉的程度。媒体出镜率的提高,将导致企业家形象风险出现传播面广,兑现速度快等特征。后续的危机处置难度也相应增加。
 
5.消费者群体的属性
       消费者群体是企业家形象风险的外围因素,但却是评判企业家形象的评委,并且易成为其形象危机的直接导火索。消费者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民族宗教、传统习惯、职业、生活环境、个人素养等多方面都会消费者面对企业家的形象危机时可能采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二、企业家形象风险的防治策略
        企业家形象风险是个体风险与社会综合风险的结合体。企业家形象风险的防治,也以全要素识别和全程风险应对为宜。
(一)企业家形象风险的全面识别
        企业家形象风险可采用“三维识别法”开展:从企业家个体风险、企业属性风险、社会环境风险,三方面开展全面的风险分析和认定。
        操作中尤其注意三类风险:一是企业家频发和高危的形象风险,不能容忍,应立即处理;二是企业家易发和中高危的形象风险,需重视,准备处置;三是企业家低发但中高危的形象风险,需追踪和关注,防止恶化。
        企业家形象风险评估在实施时,(1)可进行企业家言行举止的常规跟踪,评价其是否符合行业道德要求,是否遵从行业标杆做法;判断企业家的媒体出镜率是否合适,调查相关的媒体传播途径,媒体反应等情况;评价企业家形象和企业形象的关联程度等等。(2)可运用SWOT方法评估企业的内外部环境风险:考察员工工作满意度,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状况,企业高层团队建设和文化氛围,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消费者群体状况等因素。(3)企业家形象风险评估还需与社会动态,文化趋势、热点话题、政策导向等因素比对,预警潜在危机,为企业家的形象重塑和危机应对提供中长期指南和切实有效的方案。
 
(二)企业家形象风险的全方位防范
        企业家形象风险需全方位的防范,操作时可针对其固有风险和衍生风险,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措施。
第一,企业家固有风险的重点防治
        企业家形象的固有风险往往是频发和高危的风险,应尽快处置和严格防范。在全面的风险识别的基础上,企业家应针对自身具体的高危风险逐项进行处置和防范。尽量杜绝频发高危风险的兑现,努力阻止易发高中危风险的爆发,全力规避低发高中危风险的转性。在实战中,企业家需做好形象危机时损失最小化的各项准备工作。
       企业家需明晰行业的道德要求,并严格践行。最好能为企业制定可执行、可考核的道德准则,企业家率先身体力行,并在企业内部广泛宣传和严格监督,切实提升全员的行业道德水准。企业道德规范可包括思想意识、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软实力方面,还应包括产品质量、社会活动等具体方面来体现。
       另外,企业家还可以建立现代企业的代言制度。挑选符合企业文化和产品属性的代言人,根据企业发展阶段等多方面的实际情况,保持企业家与企业形象的恰当关联。
第二,企业家衍生风险的高度重视
        企业家形象的衍生风险往往会导致固有风险的连锁反应,需重视和追踪。企业家需定期评估和切实完善企业的社会支持网络,主要包括:企业的政府支持程度,媒体的友好程度,行业组织的互助程度,消费者的满意程度,社会的关注程度。企业的社会支持网络,可用于全面抵御社会衍生风险对企业家形象、企业形象的不良连锁反应。
        企业家需关注员工的工作——生活的满意程度。通过员工参与决策、员工提意见获奖励等制度;通过企业内部杂志和报纸、企业广播、企业意见箱和企业网站交流平台等渠道,形成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培养员工的忠诚感和对企业的信任度。
        企业家需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建立社会公益形象。企业积极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创造社会效益,借此争取消费者和社会的支持,提前为企业家潜在的形象风险获取宽容。同时,企业家还应保持友好的媒体关系,适当的媒体出镜率。
 
(三)企业家形象危机的有效应对
        企业家形象风险兑现(即危机爆发)时,还需形成有效应对形象危机的机制,尽快渡过难关和重塑企业家形象。核心是优化企业家的三重形象。
        一是打造能应对危机的企业家形象。企业家应尽快明确危机事件的责任归属,确定危机事件的性质。根据企业全责、无责、部分责任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应对措施。
        二是树立负责任的企业家形象。妥善对待消费者和社会各界,企业可选择相应的应对模式。无责时采取速战速决的模式,通过网站和新闻媒体对消费者公布事件声明,严肃处置。全责时建议采取以退为进的模式,通过各种渠道公开检讨组织行为,果断采取措施纠正不当行为。部分责任时建议企业全面开展社会协商,坦诚地与消费者共同面对和处理问题。
        三是塑造社会友好型的企业家形象。企业家需充分发挥企业的社会支持网络的功能。多方位调动社会资源,联合应对危机。内部,争取员工们的支持和理解,稳定团队,一致对外。外部,联合行业组织和相关企业,争取政府的支持、社会的理解、消费者的谅解和配合。http://www.njxswp.com
这里已调用系统的信息评论模块,无需修改!
这里已调用系统的评论列表模块,无需修改!